2011年9月12日 星期一

卡拉OK系統~簡單分析和系統建議(上)

關於卡拉OK這個東西, 它是在1970年代,由井上大佑先生所發明 (不過似乎有人幫忙的樣子...)。 

它的組成:伴奏內容使用錄影帶存取,外接音響擴大機,還有投幣裝置(有點像西方的投錢點唱機), 這是後來有些地方有投幣卡拉OK伴唱機的濫觴。

但是因為歌曲著作權(公播與私人使用權)的關係,一開始這種機器並沒有受到應有的注意。

不過後來隨著CD、VCD格式的誕生,以及相關存儲格式的建立,日本的卡拉OK機器開始收錄八零年代的流行歌曲-演歌,後來相關技術傳至台灣中國等國,使得台灣和大陸都能製作-使用這樣的機器,連帶使得台灣KTV興起,愛唱歌的人也會自己買一套卡拉OK系統回家唱個過癮(廠商也會搶商機)。

不過VCD格式的卡拉OK系統, 當中所使用的影片或靜畫圖像,並非現今高畫質(high definition)DVD一樣清晰, 有些機器還需要使用錄影機,當作播放影像的協同機器,確實會覺得多浪費一台機器的電力...

等到這幾年DVD式卡拉OK伴唱機推陳出新,當中使用的風景影片和靜畫畫質變得更好,收錄歌曲除了使用合成器製作的歌曲伴奏之外,些也有官方提供原曲伴唱帶, 和以前自然是完全不同-- 以往的伴奏都用midi音效和合成器的假樂器聲音,確實讓人覺得卡拉伴奏很差。 

不過,在台灣不管哪個卡拉OK系統,當中收錄的歌曲從以前(1990-民國80年代開始)和現在都一樣,以中文歌(部分為群星會時期以來老歌,部分[民國]90年代曲目,有些機種才有2000年以後發行的曲子)、台語歌曲(有演歌翻唱曲、自創曲、民謠)為主,客家歌曲、有原住民色彩,但歌詞為中文歌的歌曲,還有日文演歌、英文老歌為副,這樣的收錄範圍也反映了某些唱歌人的取向。 

但是有一個問題--買卡拉OK機器都會付歌單,在厚厚一本歌本裡面,有歌曲名稱和編碼對應的資料,但是每次翻閱都讓人覺得無奈,因為實在太大本,而且不同系統收歌量也不同...

部分參考:
維基百科中文版,卡拉OK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