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曲和專輯以及迷你專輯,企劃盤,翻唱專輯這些都不一樣,各國有不同做法。
數位單曲/專輯/迷你專輯/單曲是韓國模式,日本是限定數位單曲/一般數位單曲/實體單曲/專輯(比較大宗)/迷你專輯(不是人人有),有時候會有企劃盤。
在韓樂藝人唱結合韓文特色詞的J-POP曲,和出迷你專輯當出道作(ex.BIGBANG/2NE1/KARA)之前,中島美嘉和濱崎步都有嘗試過,發單曲不等於專輯收錄這點倒是日音歌手傾向貫徹到底,少時是最近發韓專有這種做法--三輯四輯都是這種行為,四輯除開Dancing Queen把之前的歌拿出來收錄,其他曲目是新曲,只有一輯二輯不是這樣(一輯之前,有發行翻唱改編作品少女時代單曲後來專輯也收,出道單曲Into the new world曲目中的honey這首歌,是少時少數收錄單曲B面曲在一輯中的行為,二輯有收錄某些迷你專輯的歌)
美國則是單曲和專輯居多,其他還有翻唱(個人改自己原本編曲或自選歌曲)或聖誕專輯/福音專輯(韓樂方面也有一些教會會找藝人來唱不一樣的福音歌曲),單曲方面,在house和disco音樂流行期之後,比較會有混音版(ex. Kylie Minogue),少時之前發the boys美國單曲也是照這種模式,日音方面聖誕單曲或專輯沒那麼大宗,韓樂歌手有時候會發這種歌曲,看得出來文化差異。
至於不同編曲收錄,日音歌手們單曲或專輯特意收錄原音配器歌曲或混音版都有,但前者顯然不是美國的慣例,少時在日本發行的作品也只有日文一輯改版盤才有收部分歌曲混音版,JYP體系的miss A一輯收錄goodbye baby才有不同編曲,2PM 也是,SJ四輯美人啊的改版專輯shake it up混音版也收錄過, 想來以前沒有混音別版歌曲(就韓國而言--1980-1999年代的音樂發行為限)現在會開始不同。
台灣則是卡帶時期之前有單曲和專輯,卡帶時期卻不流行出單曲都出專輯,轉換到CD之後也較少出迷你專輯,這幾年則是新團推不起來(青黃不接啊真是),結果數位單曲和出其他媒介(書)加單曲的行為(ex.蔡依林-假面公主之騎士精神,周杰倫-半島鐵盒)倒是更多了,JYJ三人之前也嘗試過這種發行模式。
美國和台灣一樣的可能是打歌模式--美國是出專輯之後單曲一首一首打歌,樂團傾向兩到三首單曲作主打(情況好就更多),主流發片個人歌手台灣美國都是打四到五首歌,偏獨立歌手的可能就不太一定,打一兩首歌機率較高,然後這些專輯出來的單曲發行作法日音有時候會有,BoA的be the one是沒改編曲,中島美嘉ひとり單曲特意改了編曲,台灣是出專輯不分單體歌手、樂團、團體打歌,行為一樣但沒另外出單曲。
韓國和日本多少都有季節與單曲發行配合度的問題--就某種時節人會特別想聽某種音樂,春天聽開心的情歌,夏天派對歌曲鐵定少不了,秋天聽抒情歌或溫暖的歌曲(會跨到冬天),就這種方面而言,BIGBANG之前發行tell me goodbye的時間點有點奇怪...歌本身沒問題,問題是時節性不搭。(商法是另外一回事,在此我不提。)
台灣似乎發片上季節感不明顯,但編曲很容易效果一窩蜂,一方面以前翻唱日文演歌/偶像歌曲未註明作者慣例也有關係,最近則是參考和抄襲有時候難分,有時候又做得太明顯(好遺憾)
再來就發行媒介來說,曾經聽過有人抱怨台灣太早放棄製造黑膠盤的事情,雖然說日本和美國英國也還有(韓國我不太清楚),但台灣要找黑膠盤恐怕不是蒐集以前的收藏就是得另外購買....對於好此道的聽友來說真的很可惜。
最後是演唱會專輯的問題--真正的世界巡迴恐怕也只有那幾位紅到現在的icon級人物或團體,所以我們才會看到Madonna去南美的巡迴片段(還拿來打廣告呢),還有MTV world stage的挑選各團某場次的演出;日音演唱會專輯如果不是台壓或者另外購買藍光盤,你就要想別的辦法...韓樂則是不知為何,可能國內外電影有出藍光盤,但一般演唱會都出DVD,我真的有點不懂...
(版權問題未收錄曲目是另外一回事,反正本來總要留點演唱會限定的東西--我是這樣想啦)
2013年1月18日 星期五
2012年12月26日 星期三
關於音樂與電影-電視節目的頒獎分類以及其他(1)
就我所知,一直有人質疑歷年MAMA(前身MKMF)受獎本身的公正性,再來比對台灣金曲獎和葛萊美獎,以及其他音樂(或娛樂相關)獎項分類中的不同,這點讓我開始想分析一下幾個音樂獎當中的不同。
相對於音樂獎的分類商榷問題,我的對照樣本是各國的影劇大獎(或是娛樂大獎),或許因為類型不同,可以比較但依舊存在一些差異。
影劇大獎的囊括性比娛樂獎多,是因為影劇獎項是看整體製作團隊和製作人和主持人以及演員的功力,娛樂獎有時候除了單體歌手和團體獎之外有時候也會選到部分戲劇獎。
台灣的金曲獎分類是以團體樂團和個人歌手(單體歌手)做區別,其他還有語種問題-這點在美國/韓國/日本倒是沒有(雖然說日本也有方言歌手),或許加拿大的音樂獎有(嗯)
再來,金曲獎原本肯定作詞曲者和製作人獎項的用心是可以理解,但不知為何韓國或日本沒有這種獎--可能國情不同考慮方向也不同。
新人獎和新進團體/樂團獎這點,可能金曲或某些獎項分類很奇怪,這點讓我也不斷的質疑,或許分開頒獎對大家都好。
至於裝訂設計那可是葛萊美的專門獎,台灣金曲獎是後來才跟進,如果韓國也有這種獎,那恐怕YG家某些團或人的特殊專輯設計會倍受肯定啦(我想也是)
可是音樂製作當中的混音者與樂手和相關編舞者問題,甚至日本還有專門的MV賞(SPACE SHOWER Music Video Awards),這方面的問題就不是一兩天可以解決的....
韓國或者海外辦理K-POP相關獎項的考慮和選擇方面,因為長年有分豬肉(=出席者才得獎)這種暗著來的制度,所以海外的粉絲人氣投票獎可能會還一些人公道(對於JYJ我能這麼說),在此之外,有編舞獎這項這點給個人或團體真的是好事,等於間接肯定為各團體編舞的老師們的功勞,以及團員的舞蹈訓練得以表現。
MAMA有部分類型音樂獎,也有個人/團體/樂團獎,金曲獎的長處是在肯定編曲做曲人,儘管雙方都有遺珠(這是當然的!);日本唱片大賞曾經嘗試過一段時間的分類型音樂獎,我個人支持分類型音樂獎,你能把音樂分成流行音樂和獨立音樂(以及傳統和古典音樂),但就音樂類型來說,這樣的分類並不足以看出音樂本身的同類競逐效果。
至於個別頒獎中考慮使用人氣獎,這點或許也牽涉到網頁系統機制,總是要防人在投票時灌票,這方面其實有很多不好的方法...捏造名目當然會讓人覺得奇怪(MAMA可能的痛處)
音樂流行其實也有年度和期間的區別,如果能夠定義出來,對於artist of a year之類的獎的懷疑可能會減少,因為現在各國都有一個同樣的現象--說起來本地和外來歌手們演唱會還是辦得很多,但實體唱片賣的並不是太好,但數位付費合法下載音樂各國都呈現大幅成長,Oricon周榜日榜冠軍除了AKB48之外老是在換人,韓國的音源榜單則是歌手/樂團/團體們歌曲在及時榜和周榜冠軍停留時間也不長(有三周冠就要慶祝了),除了有些團體在音樂發行上不發賣音源,有些團體會在這方面特別吃癟(這點SM恐怕也會挨罵...理由是SJ的歌限制取得...這話題我有機會再寫)
此外,台灣有些合法付費音源網站也有類似的榜單-這部分台灣和韓國現象類似,但台灣系統才剛起步。
講到這個問題,就讓人想起KBS music bank K-chart榜的計算機制改變,還有美國billboard或英國單曲/專輯榜打算改變計算機制,主事者有考慮把數位合法付費音源部分加入計算,這的確是反應不同的音樂取得現象,對於一些榜單的影響。
或許到最後,合作獎在電視電影方面,比起韓樂某些人作期間組合或其他嘗試,台灣金曲獎可能有漏掉,日本方面恐怕也沒這種獎...(這部分也有他的好處)
綜觀各國音樂獎頒獎項目,每個獎有它的好處與壞處,還有暗盤與其他事態,如果看到別人的獎項有好處,或許也該檢討金曲獎當中獎項是否應該增加,而不完全只是靠民粹或者事後追加心態,讓一些獎產生可能更好。
相對於音樂獎的分類商榷問題,我的對照樣本是各國的影劇大獎(或是娛樂大獎),或許因為類型不同,可以比較但依舊存在一些差異。
影劇大獎的囊括性比娛樂獎多,是因為影劇獎項是看整體製作團隊和製作人和主持人以及演員的功力,娛樂獎有時候除了單體歌手和團體獎之外有時候也會選到部分戲劇獎。
台灣的金曲獎分類是以團體樂團和個人歌手(單體歌手)做區別,其他還有語種問題-這點在美國/韓國/日本倒是沒有(雖然說日本也有方言歌手),或許加拿大的音樂獎有(嗯)
再來,金曲獎原本肯定作詞曲者和製作人獎項的用心是可以理解,但不知為何韓國或日本沒有這種獎--可能國情不同考慮方向也不同。
新人獎和新進團體/樂團獎這點,可能金曲或某些獎項分類很奇怪,這點讓我也不斷的質疑,或許分開頒獎對大家都好。
至於裝訂設計那可是葛萊美的專門獎,台灣金曲獎是後來才跟進,如果韓國也有這種獎,那恐怕YG家某些團或人的特殊專輯設計會倍受肯定啦(我想也是)
可是音樂製作當中的混音者與樂手和相關編舞者問題,甚至日本還有專門的MV賞(SPACE SHOWER Music Video Awards),這方面的問題就不是一兩天可以解決的....
韓國或者海外辦理K-POP相關獎項的考慮和選擇方面,因為長年有分豬肉(=出席者才得獎)這種暗著來的制度,所以海外的粉絲人氣投票獎可能會還一些人公道(對於JYJ我能這麼說),在此之外,有編舞獎這項這點給個人或團體真的是好事,等於間接肯定為各團體編舞的老師們的功勞,以及團員的舞蹈訓練得以表現。
MAMA有部分類型音樂獎,也有個人/團體/樂團獎,金曲獎的長處是在肯定編曲做曲人,儘管雙方都有遺珠(這是當然的!);日本唱片大賞曾經嘗試過一段時間的分類型音樂獎,我個人支持分類型音樂獎,你能把音樂分成流行音樂和獨立音樂(以及傳統和古典音樂),但就音樂類型來說,這樣的分類並不足以看出音樂本身的同類競逐效果。
至於個別頒獎中考慮使用人氣獎,這點或許也牽涉到網頁系統機制,總是要防人在投票時灌票,這方面其實有很多不好的方法...捏造名目當然會讓人覺得奇怪(MAMA可能的痛處)
音樂流行其實也有年度和期間的區別,如果能夠定義出來,對於artist of a year之類的獎的懷疑可能會減少,因為現在各國都有一個同樣的現象--說起來本地和外來歌手們演唱會還是辦得很多,但實體唱片賣的並不是太好,但數位付費合法下載音樂各國都呈現大幅成長,Oricon周榜日榜冠軍除了AKB48之外老是在換人,韓國的音源榜單則是歌手/樂團/團體們歌曲在及時榜和周榜冠軍停留時間也不長(有三周冠就要慶祝了),除了有些團體在音樂發行上不發賣音源,有些團體會在這方面特別吃癟(這點SM恐怕也會挨罵...理由是SJ的歌限制取得...這話題我有機會再寫)
此外,台灣有些合法付費音源網站也有類似的榜單-這部分台灣和韓國現象類似,但台灣系統才剛起步。
講到這個問題,就讓人想起KBS music bank K-chart榜的計算機制改變,還有美國billboard或英國單曲/專輯榜打算改變計算機制,主事者有考慮把數位合法付費音源部分加入計算,這的確是反應不同的音樂取得現象,對於一些榜單的影響。
或許到最後,合作獎在電視電影方面,比起韓樂某些人作期間組合或其他嘗試,台灣金曲獎可能有漏掉,日本方面恐怕也沒這種獎...(這部分也有他的好處)
綜觀各國音樂獎頒獎項目,每個獎有它的好處與壞處,還有暗盤與其他事態,如果看到別人的獎項有好處,或許也該檢討金曲獎當中獎項是否應該增加,而不完全只是靠民粹或者事後追加心態,讓一些獎產生可能更好。
2011年3月27日 星期日
關於找人助陣與團體歌曲的問題
先前我有看過兩則新聞,內容為韓國記者自己評論該國流行樂團體的問題,不過他沒講出某些東西,這我反而很想下筆來講:美國-西洋音樂界也有過多人團體(人數最多五人),但他們比較少有像日韓知名偶像團體,如AKB48、少女時代、super junior、ZE:A之類人數眾多的大型偶像團體,且不論宣傳手法或其他考量,這類人多勢眾的團體雖然不好認團員,不過卻有人多好排各類舞蹈走位的好處,但是一提到唱歌,團員平均分配到的時間就不夠了....
講到這件事情,或許有人會想問解決之道,傑尼斯事務所的嵐和某些團體,確實有發行和表演屬於個人的曲目,只是這種做法,少時有些團員有有些沒有(但是SJ、BIGBANG有些人有),有時也不免讓人覺得可惜。
不管如何,人數只要超過三人以上的團體,如果想要找人插花rap或歌唱的話,同樣的歌唱分配問題還是存在,這種狀況也發生在美國某些嘻哈單曲當中,請人feature助陣的曲子,好比說Lady Marmalade的新製作版,找了四個女歌手(Mya,Lil' Kim,Christian Aguilera,Pink)來唱,一人唱一段(含rap)還算平均;或者Timbaland,Nelly Furtado,Justin Timberlake三人合作的Give it to me,這樣就已經是極限;比較麻煩的狀況則發生在韓女團Brown Eyed Girls以往專輯的某些feature曲目,沒人插花都覺得四人團三個vocal加一個rapper已經人聲滿滿了,結果加入了男性rapper就變得很多餘....
我反而想說:佳仁、Jea、Narsha自己的個人作品沒人插花反而讓人覺得可惜(我想也有粉絲有不同見解),要不是佳仁自己個人專輯收歌感覺和此不搭(嗯,原始tango曲也不是該加rap的音樂吧?),其他人日後也可以這樣做,就像李孝利一樣(女聲搭rapper),那還比較單純。
另外還有這樣的事情:之前T-ara和超新星唱的TTL,全部加起來是十幾個人一起唱,分配不均是當然的,結果日文版讓玉置成實單獨唱,只用了三個超新星團員rap,結果當然簡單很多。
(玉置小姐如果開演唱會的話,只用一個rapper或者錄音放送的話那更簡單。)
我的結論:就流行樂來說,不管是找人助陣或團體唱歌,如果加起來是兩人發揮度很夠,三人發揮度尚可,四人以上的話大概都會分配不均,還有feature曲已經失去特別性也是事實--因為太過浮濫--Lady Gaga在最近發行的專輯Born this Way 當中收錄曲並沒有任何人插花,回歸她個人製作音樂的單純性。
p.s.
少時後來(2012)才有子團太蒂徐;SJ子團可能要等到利特當兵之後才會再開(可能)
T-ara默默變成加人團(金某人也太過分),但又不是After school畢業制,當然看在粉絲眼中,也開始探討與計較唱歌部分分配問題.....我可以想見為何!
講到這件事情,或許有人會想問解決之道,傑尼斯事務所的嵐和某些團體,確實有發行和表演屬於個人的曲目,只是這種做法,少時有些團員有有些沒有(但是SJ、BIGBANG有些人有),有時也不免讓人覺得可惜。
不管如何,人數只要超過三人以上的團體,如果想要找人插花rap或歌唱的話,同樣的歌唱分配問題還是存在,這種狀況也發生在美國某些嘻哈單曲當中,請人feature助陣的曲子,好比說Lady Marmalade的新製作版,找了四個女歌手(Mya,Lil' Kim,Christian Aguilera,Pink)來唱,一人唱一段(含rap)還算平均;或者Timbaland,Nelly Furtado,Justin Timberlake三人合作的Give it to me,這樣就已經是極限;比較麻煩的狀況則發生在韓女團Brown Eyed Girls以往專輯的某些feature曲目,沒人插花都覺得四人團三個vocal加一個rapper已經人聲滿滿了,結果加入了男性rapper就變得很多餘....
我反而想說:佳仁、Jea、Narsha自己的個人作品沒人插花反而讓人覺得可惜(我想也有粉絲有不同見解),要不是佳仁自己個人專輯收歌感覺和此不搭(嗯,原始tango曲也不是該加rap的音樂吧?),其他人日後也可以這樣做,就像李孝利一樣(女聲搭rapper),那還比較單純。
另外還有這樣的事情:之前T-ara和超新星唱的TTL,全部加起來是十幾個人一起唱,分配不均是當然的,結果日文版讓玉置成實單獨唱,只用了三個超新星團員rap,結果當然簡單很多。
(玉置小姐如果開演唱會的話,只用一個rapper或者錄音放送的話那更簡單。)
我的結論:就流行樂來說,不管是找人助陣或團體唱歌,如果加起來是兩人發揮度很夠,三人發揮度尚可,四人以上的話大概都會分配不均,還有feature曲已經失去特別性也是事實--因為太過浮濫--Lady Gaga在最近發行的專輯Born this Way 當中收錄曲並沒有任何人插花,回歸她個人製作音樂的單純性。
p.s.
少時後來(2012)才有子團太蒂徐;SJ子團可能要等到利特當兵之後才會再開(可能)
T-ara默默變成加人團(金某人也太過分),但又不是After school畢業制,當然看在粉絲眼中,也開始探討與計較唱歌部分分配問題.....我可以想見為何!
2009年10月24日 星期六
因為翻唱而認識的歌~日文篇
至於日文歌方面,
也有一些這樣的狀況:
好比說有藝人上節目,
製作單位有指定歌曲;
或者歌手藝人直接翻唱老歌。
接吻 (ORIGINAL LOVE原曲)
涙そうそう(淚光閃閃)
也有一些這樣的狀況:
好比說有藝人上節目,
製作單位有指定歌曲;
或者歌手藝人直接翻唱老歌。
接吻 (ORIGINAL LOVE原曲)
涙そうそう(淚光閃閃)
2006年9月7日 星期四
幸歌‧舊愛誡 ver.2
本來我在自己的紙本日記
就寫說要給某些人
寫這個標題的續篇
不過狀況有變:
詩量 會增加
而標題也會混合概念最後,這邊順便奉送
小幸在發行第二張專輯前後的歌名
(去年發文的同篇文章
我也會加上日文歌名的)
其一
輝石 ~暗面
知道你的善意和一切 都會劃過的話
就可以不必期待有未來
當初 像追星族追著你的我
最後還是墜落了
與其說是不好在一起
不如說是連朋友基礎都沒有
比起某種謎樣的恩典 你輸了
最後的拒絕還可以再好一點 你知道嗎?
所以
意外再見你一面的高中暑假以後
你可以不必再見!
就算有所線上搜索 我也只會這樣
其二
memory pocket against 忽忘
那天跑去清境
一望合歡山路途指標
想到的是現實刷新
那時的回憶是 口袋中可以丟棄的東西
忽然間 忘記
就像從口袋中 亂丟東西出來找
所以現在 我
不管有過這樣的過去
其三
鏡中的羽毛
因為喜歡你 所以暫時有了希望
但是忽然知道會被放棄
簡直把我最害怕的感覺 都召喚出來了
雖然還能回到朋友般的問候
但果然不是我最想要的
對你所生的戀愛期待 就像是鏡中的羽毛
一下就消失的是鏡中虛像
但是有過很有趣的視覺與記憶暫留
其四
相談的冬空,以後
那個禮拜三 是我對你有所萌的開始
雖然看似依賴了起來
表面上還是朋友啊
喜歡的東西
也與過去不一樣 卻非常明確 就是味道眼神都有
然後寒假之後
我把對你 介於幻想和真實的感覺說了
雖然收到的
是斷然的、當不成戀人的話語
卻還溫的痛的一下下
私下爆炸的總難過 我自己收拾殘局
之後 也還能 祝福與搞笑的下去
因為這件事是特別的恩典 我一直都是這樣想
除非是那時的收拾難過狀態 我會抱怨限定
~分隔線~
這邊開始
是上次漏掉的歌名還有翻譯的奉送
幾重天日版單曲還有一首:
轉向黑暗(かげろう)[這個是有人嘗試的翻譯啦]
(這裡有翻譯連結 還有一點點話語*補到第一篇)
然後 Sweet Mom的B-side曲
是あどけない温もり
(天真燦爛的溫暖-翻譯也是怪怪的 = =")
去年12月發行的第二張專輯,一個人的遊戲(ひとりあそび)
有收這些歌:戀愛感染途徑(恋愛感染経路)
memory pocket-回憶袋-(memory pocket -メモポケ-)
不自然的空氣與果實(不自然な空気と果実)、graybee、兩鏡相照(合わせ鏡)
Strange Space、溼透的羽毛(濡れた羽根)、
漆黑‧十五夜(漆黒、十五夜)
年輕設計師 (若手クリエーター
後面外來語直譯創作者也可以啦!)
Sweet Mom (我很討厭這首歌的中文翻譯
所以我不奉送了)
2006年 小幸的冬季系新單曲‧影
B-side單曲 是interference
和あのひとそのこと(這人那人)
然後是有夏天味道的單曲invitation
B-side 曲是one's heart
和シフォンブルーのカーテン (薄紗藍窗簾)
12月會發行新單曲,也是首張聖誕單曲 actuality!
出回加收一緒に暮らそう(一起生活吧)
一般盤還有另外兩首歌:
綿の雪(綿雪-中文翻譯很糟糕)
分身[終於有收錄點啦!]
07年二月 會有新單曲
at home c/w sonoinochi
(そのいのち=this life)發行
[前者很有壯大感]
另有三月底發行單曲
ひと恋めぐり(愛人恩惠*暫譯*)
c/w カラフルタクシー(彩色計程車*暫譯*)
據聞還有新專輯四月發行
這我可不敢保證(笑)
就寫說要給某些人
寫這個標題的續篇
不過狀況有變:
詩量 會增加
而標題也會混合概念最後,這邊順便奉送
小幸在發行第二張專輯前後的歌名
(去年發文的同篇文章
我也會加上日文歌名的)
其一
輝石 ~暗面
知道你的善意和一切 都會劃過的話
就可以不必期待有未來
當初 像追星族追著你的我
最後還是墜落了
與其說是不好在一起
不如說是連朋友基礎都沒有
比起某種謎樣的恩典 你輸了
最後的拒絕還可以再好一點 你知道嗎?
所以
意外再見你一面的高中暑假以後
你可以不必再見!
就算有所線上搜索 我也只會這樣
其二
memory pocket against 忽忘
那天跑去清境
一望合歡山路途指標
想到的是現實刷新
那時的回憶是 口袋中可以丟棄的東西
忽然間 忘記
就像從口袋中 亂丟東西出來找
所以現在 我
不管有過這樣的過去
其三
鏡中的羽毛
因為喜歡你 所以暫時有了希望
但是忽然知道會被放棄
簡直把我最害怕的感覺 都召喚出來了
雖然還能回到朋友般的問候
但果然不是我最想要的
對你所生的戀愛期待 就像是鏡中的羽毛
一下就消失的是鏡中虛像
但是有過很有趣的視覺與記憶暫留
其四
相談的冬空,以後
那個禮拜三 是我對你有所萌的開始
雖然看似依賴了起來
表面上還是朋友啊
喜歡的東西
也與過去不一樣 卻非常明確 就是味道眼神都有
然後寒假之後
我把對你 介於幻想和真實的感覺說了
雖然收到的
是斷然的、當不成戀人的話語
卻還溫的痛的一下下
私下爆炸的總難過 我自己收拾殘局
之後 也還能 祝福與搞笑的下去
因為這件事是特別的恩典 我一直都是這樣想
除非是那時的收拾難過狀態 我會抱怨限定
~分隔線~
這邊開始
是上次漏掉的歌名還有翻譯的奉送
幾重天日版單曲還有一首:
轉向黑暗(かげろう)[這個是有人嘗試的翻譯啦]
(這裡有翻譯連結 還有一點點話語*補到第一篇)
然後 Sweet Mom的B-side曲
是あどけない温もり
(天真燦爛的溫暖-翻譯也是怪怪的 = =")
去年12月發行的第二張專輯,一個人的遊戲(ひとりあそび)
有收這些歌:戀愛感染途徑(恋愛感染経路)
memory pocket-回憶袋-(memory pocket -メモポケ-)
不自然的空氣與果實(不自然な空気と果実)、graybee、兩鏡相照(合わせ鏡)
Strange Space、溼透的羽毛(濡れた羽根)、
漆黑‧十五夜(漆黒、十五夜)
年輕設計師 (若手クリエーター
後面外來語直譯創作者也可以啦!)
Sweet Mom (我很討厭這首歌的中文翻譯
所以我不奉送了)
2006年 小幸的冬季系新單曲‧影
B-side單曲 是interference
和あのひとそのこと(這人那人)
然後是有夏天味道的單曲invitation
B-side 曲是one's heart
和シフォンブルーのカーテン (薄紗藍窗簾)
12月會發行新單曲,也是首張聖誕單曲 actuality!
出回加收一緒に暮らそう(一起生活吧)
一般盤還有另外兩首歌:
綿の雪(綿雪-中文翻譯很糟糕)
分身[終於有收錄點啦!]
07年二月 會有新單曲
at home c/w sonoinochi
(そのいのち=this life)發行
[前者很有壯大感]
另有三月底發行單曲
ひと恋めぐり(愛人恩惠*暫譯*)
c/w カラフルタクシー(彩色計程車*暫譯*)
據聞還有新專輯四月發行
這我可不敢保證(笑)
訂閱:
文章 (Atom)